青春如歌,唱响我们心中的向往;青春如画,渲染我们理想的画卷;青春如火,点燃我们青年的热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听到这句话时恰逢我在云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三年,当时我对毕业后的去向很迷茫,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时我为之震撼。这使我想为祖国、为人民做事,渴望到基层的广阔天地里大展拳脚,拼尽全力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肆意绽放。就在那时,深深埋在我心中的那颗“守初心、扎基层”的种子悄然发芽。
2019年,即将结束博士学习生涯的我放弃了北上深造和出国留学的机会,也没有选择就职于高校,而是遵从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坚守入党的初心,到云南的大山深处、去农村和基层接受磨砺,去承担自己的责任、践行自己的使命。
毕业之际,我在学校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云南省2019年定向选调生。由于刚步入社会,那时我的工作经验积累不够,业务水平一般,整个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本领恐慌”。因此我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各部门组织的报告会、座谈会和论坛,在活动中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作为选调生的我,通过对黄文秀事迹的学习更明白了唯有努力奋斗方能不负使命,所以我向组织主动请缨参加驻村扶贫工作。
2020年3月12日,我被组织选派到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石羊镇杨家箐村委会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成为了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从繁华的城市到落后的农村,我切身体会到了云南的山高、林密、箐深,眼前的一切对于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我而言带有一定的挑战性。我深知驻村工作既是练兵场,也是试验田,为保证后期工作顺利高效开展,我必须尽快克服饮食差异、交通闭塞和农村群众工作难等困难。2020年是不凡的一年,它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民抗击疫情的关键之年,在这样的情况下,留给我自己的调整时间寥寥无几。不过,这不足以击垮我,我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准备。
驻村扶贫工作并非易事,我所开展扶贫工作的杨家箐村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面积43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1175亩、林地56182亩,人均耕地面积1.01亩。村里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旱、多风、少雨、缺水,地势陡峭,农田土地资源稀缺,经济发展极其落后。面对如此困境,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逐步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一)宣传党的政策
理论知识的储备和精神向导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我充分利用村党总支会、村委会工作会、各小组会等一切可以充分利用的契机,开展思想和理论教育工作,向党员同志和广大群众宣传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系列讲话精神。入户走访作为一个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的良机,坚决不容错过,我在走访过程中,抓住时机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和乡间小道上等一切地方积极有效地向村民讲解相关政策,并重点强调疫情防控和护林防火的重要性。
(二)参与精准脱贫
2020年我国迎来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此我配合村“两委”和挂包干部进行了普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参加了云南省普查师资培训班和楚雄州普查培训班,并为大姚县参与普查的118名普查员和各乡镇负责普查工作的负责人进行了普查细则登记,为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绵薄之力。此外,我对所有建档立卡户进行了“自强、诚信、感恩”宣讲教育;配合杨家箐村委会对39户建档立卡户开展入户工作;配合县扶贫办圆满完成定点扶贫考核工作;参与贫困人口“回头看”及动态管理工作,认真进行大量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用行动助力当地精准脱贫。
(三)完善基础设施
使基础设施得到保障是对驻村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此我参与了对杨家箐小组和温竹箐小组引水改善工程和桥头哨小组“半角山”道路硬化项目的验收;同时,为整个杨家箐村10个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150余盏,结合红色基因,在桥头哨小组重点打造了以石羊镇村级党建示范广场为核心的红色工程,完成了杨家箐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的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
(四)做好疫情防控
健康是发展的前提,在全民抗疫、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参与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部署和安排,同时,还加强了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健康生活、积极防控、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五)积极开展调研
发展乡村产业需要切实有效的调研,我们因地制宜、因气候制宜、因群众制宜,积极调查研究各项适合杨家箐发展的产业,先后考察了工业辣椒种植、金边玫瑰种植、藏香猪养殖、虾青素鸡蛋养殖、肉牛养殖等产业。最终,由驻村工作队队长牵线搭桥,邀请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副所长李树红教授带队来到杨家箐村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实际环境和现有产业,提出了发展桑枝种植和食用菌产业的构想,并制定了初步的发展方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地推动杨家箐乡村产业的发展。
(六)主动参与劳动
在驻村扶贫工作初期,群众对我们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对此,我积极作为,深入田间地头,弯下腰,撸起袖子与群众一起干,真正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深刻体会到骄阳似“火”、汗滴下“土”、稻谷飘“香”,收获了满满的技能,目睹了劳动人民这最美丽的人的风采,也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使我真正成为了他们的贴心人。
作为党校派驻大姚的驻村队员,我充分发挥优势,为大姚县从各乡镇选派的113名主任助理进行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专题讲授,并与他们就农村群众工作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还就这一专题为赵家店镇“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和县公安局的全体党员进行教育宣讲。我还为包括全县45个部门(单位)的党政班子成员、党务干部和部分党员代表的共计448人进行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宣讲。我做到了宣讲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论深度,还有接地气的温度,较好地发挥了优势。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兴趣、一种生活方式,坚持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在参与驻村扶贫工作之余,我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思想领会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更好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2020年,我参加了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的“学习强国·学习达人”竞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个人赛二等奖和团体赛三等奖。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要锤炼品德,要勇于创新,要实学实干。从雪域高原到大江南北,从田间地头到科研一线,一代“新青年”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以满怀赤诚追求理想,以开拓进取定义青春。他们身上涌动着蓬勃的活力,他们心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第一时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的讲话,学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云南大学“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的校训一直鞭策着我,“守初心、扎基层”的梦想一直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梦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新时代的青年,请坚守初心,勇敢逐梦,逐梦路上请摆正择业观,找准定位,投入自己的激情。展望新征程,长路难免有险夷,但只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没有到达不了的理想彼岸。此刻,我们激情勃发,我们不负韶华,我们用青春的奉献和智慧,创造无悔的壮丽史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