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正能量,青春正当时!近日,中宣部、人社部青春在基层绽放——“2019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在中央电视台闪亮发布。我省河西学院毕业生董宏亮被推荐为“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66名候选人之一。是怎样的事迹让这个远在新疆援疆支教的普通基层教师荣获了“最美”的殊荣,如下的故事必定能深深撼动每一颗怀揣感动和温暖的心。
时光总是铭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祖国60、70年代的支边身影又在新时代的大地上重现。
为国家储备人才,践行一所高校在培育祖国精神力量过程中的庄严承诺,自2009年起河西学院先后选派18批8000多名师范生赴新疆实习支教,并通过“西部志愿计划”“援疆顶岗实习支教”“千人进疆就业计划”等方式鼓励毕业生赴新疆就业,用行动支援了新疆基础教育,培养了一批批为党的事业靠得住,国家边疆建设扎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合格人才。正如河西学院党委书记赵凯所说,“河西学院作为离新疆最近的内地高校,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支教大学生的回信精神,发挥区位优势,实施好人才智力援疆“十百千万”工程。未来十年,与新疆至少十个市州达成稳固的校地合作关系,再新增万名毕业生在新疆就业创业。使河西学子最美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据悉,“千人进疆计划”中每年超过一千人到新疆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涉及教育、医疗、农业、公检法等各大领域,在新疆和田、塔城、博州、巴州、哈密、阿勒泰等全疆地区实习、就业、创业,受到了新疆自治区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认可和赞许,彰显新时代下一所高校应有的社会担当和国家情怀,董宏亮就在这支青春芳华的队伍之中。
董宏亮,河西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届毕业生,现任教于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新疆建设兵团十四师224团中学。他与新疆之间割舍不下的感情要从2009年6月的一天说起。这一天,董宏亮和河西学院其他支教学生一样,顶岗实习的时间到了,收拾好行李,准备好行囊,在为孩子们上完最后一堂课后,董宏亮就要与他们告别,与学校的同事告别,踏上了离开新疆的路。
然而,在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和学校校长再三挽留的叹息声中,董宏亮不舍了,是啊!要离开这个能在沙漠中绽放无限生命力的地方,是多么令人难以抉择啊……
孩子们纷纷涌出教室,争着送老师一程,董宏亮与昔日的孩子握手、拥抱,再蹲下嘱托几句,依依不舍的告别夹杂着孩子们的清澈的眼神和流下的泪水,当董宏亮踏上离开的车,看到孩子们追着车跑,最后慢慢的停下来,伫立在渐行渐远的地方,招着手,喊着老师再见,就在这一刻,这颗即将步入社会、迎接朝阳的年轻的心被彻底撼动了。董宏亮,留下了,这一留,就是十年。十年里,他与同是河西学院毕业的同学吴金梅一起在这里任教,结婚生子,将自己最美的青春燃烧在这里。教学中,他不断创新,从任教小学,到初中年级组组长班主任,再到高中年级组组长班主任,他无悔地奉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
2014级学生是224团首届高考毕业生,也是董宏亮第一次在高中带班时的学生,这一次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苦心人天不负,在摸摸索索中度过了三年后,当高考成绩出来,他所带班的孩子们全部上了本科线。因为,他告诫自己,不要落下一个学生,不要放弃每个学生。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董宏亮的心中,最牵挂、最该时刻关注的,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任职初中老师时,有一个学生,比较调皮、好动,喜欢打架,父母亲也没有上过学,这个孩子分到自己的班里以后,董宏亮时常找他谈心、聊天,跟他谈理想、谈未来,在一个班集体去沙漠体验生活的周末,这个孩子对着沙漠大声喊“我想努力学习”的场面,让他为之感动。或许正是他这样的经历让他有如此深刻的感慨,董宏亮说,在大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中文系以程建功老师为代表的学识渊博的老教授和以乔治、傅彤为代表的青年教师团队,正是这样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学术与精神的结合体,带给了他知识和人格上的升华。
董宏亮说,“十年说长也长,因为人生没几个十年,但说短也短,因为他还没有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在他的人生信条里,有这样一段陶行知先生的话:“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对于未来,他说“经历了狂沙肆虐的十年,我不会再害怕越来越好的将来,坚守边疆,奉献边疆,我要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对于还在学校的学弟学妹们,他说:“我们都是普天下再平凡不过的一员了,但人活着,不能一直平平庸庸的,总得做一件正确的事。我们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宽度,那么就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始。”
当初那个懵懂、良善的河西学院少年,如今已经在224团家喻户晓,得到了兵团十四师、224团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高考辅导名师等多个荣誉称号,更被人社部提名为66名“最美基层优秀毕业生”候选人,而在新疆,有更多像他这样的援疆少年,正以青春最美丽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走在支教、援疆的奋斗之路上。